筝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,战国时期盛行于“秦”地,故而历来就有“秦筝”之名。司马迁的《史记》所记载《李斯列转.谏逐客书》中所引资料:“夫击瓮,叩缶、弹筝、搏髀,而歌呜呜快耳者。真秦之声也。”
乐器的命名,常常是因其形制材料、演奏手法、发声音响来命名的。筝的命名,就是以乐器发出的音响效果来命名的。东汉训诂学家刘熙在《释名》中对筝的命名解释为:“筝,施弦高,筝筝然”。唐代李峤咏筝诗“莫听西秦奏,筝筝有剩哀。”王先谦疏证:“筝筝然犹铮铮然。”都肯定了“筝筝”的音响效果。
筝广泛流传于民间,根据流行地域的不同,融合了各地区的民歌、戏曲等民间音乐,形成了以不同音韵特点和独特演奏技巧为特色的地方流派。近代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以河南、山东、潮州、客家、浙江等地较为著名。
从古至今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总是互相交流、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,从而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,筝亦是如此,随着历史的发展,筝艺将逐渐走出国门,面向世界。